呼和浩特的历史


先秦时期:
早在 70 万年前,人类先民就在呼和浩特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。
春秋、战国时期,戎狄、林胡等北方民族在这里游牧。赵武灵王二十六年(公元前 300 年),赵国征服林胡、楼烦,占据了阴山以南的广大地区,并沿阴山南麓筑起长城,这是呼和浩特地区行政建置的开端。赵武灵王二十年(前 306 年)置云中郡,其城址在今托克托县,为呼和浩特建城之始。
秦汉至隋唐五代:
秦汉时期: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 221 年)袭用 “云中郡”,辖境域。汉高祖六年(公元前 201 年),云中郡东南部分区域划置定襄郡。秦统一后,把原秦、赵、燕三国的北部长城连接起来,成为 “万里长城”,呼和浩特地区的长城成为抵御北方匈奴的重要防线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: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,后将敕勒族安置在阴山地区平原驻牧,这里始称敕勒川。
隋唐时期:境域又称白道川,先后设置云中都护府、单于都护府,又设置振武军管辖。唐朝时,曾在呼和浩特的白道口大败突厥兵,对维护边疆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宋至清朝:
辽金时期:唐西拉木伦河、老哈河一带的契丹族崛起,916 年,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并称帝,当年秋攻下阴山敕勒川地区,修筑丰州城,使其成为西南军事重镇,敕勒川、白道川又有丰州滩之称。金时此地为西京路辖地。
元朝时期:仍称丰州,属中书省大同路。
明清时期:16 世纪初,蒙古族首领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,其孙阿勒坦汗于明嘉靖年间率土默特部迁至丰州滩驻牧,又称土默川。明隆庆六年(1572 年),阿勒坦汗开始兴建库库和屯(呼和浩特)城,万历三年(1575 年)建成,明朝赐名归化城。清崇德元年(1636 年),编土默特部为土默特左右翼旗,设都统驻归化城。清康熙年间,此地曾发生过清军与准噶尔军的战争。雍正元年(1723 年),置归化城理事同知,属山西朔平府。乾隆元年至四年(1736~1739 年)新建绥远城,置理事同知等。
中华民国时期:
1912 年,道、厅改县。1913 年,设立绥远特别行政区与山西分治,并将归化与绥远两城合并为归绥县。1929 年,绥远特别行政区改绥远省,并析归绥县城区为归绥市,定归绥市为绥远省省会。
1937 年,日本侵略军侵占归绥地区,后建立了伪蒙疆政权,将归绥市改为厚和特别市,后更名厚和豪特市,属巴彦塔拉盟。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,当地组建了蒙汉抗日游击队,创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,与日伪军抗争至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。1945 年,复名归绥市,仍为绥远省省会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:
1949 年 9 月 18 日,国民党绥远省主席兼华北 “剿总” 绥远指挥所主任董其武等绥远国民党军政要人与各族各界人士代表,在包头市举行了 “绥远和平起义签字仪式”,绥远省和平解放。
1950 年,成立归绥市人民政府,属绥远省人民政府,归绥市为绥远省省会。1954 年,撤销绥远省建制,划归内蒙古自治区,同时废除归绥市称谓,复名呼和浩特市,并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。之后,经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,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呼和浩特市。
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